2004年7月进入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加入广州东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锐)。此时的彭峰华叫小彭,二十年后的今天荣获新称呼——老彭。所谓青春意气风发,一生中最重要的年龄段,完完整整都搁这儿了。回首过去,心中五味杂陈,今日写下过往,请大家说说我在东锐这二十年,是对是错?
(请先欣赏帅照)
二十年前白纸一张,逐渐认识仪器行业,也逐渐认识我自己。前十五年主要从事仪器代理销售及管理工作。这是一个无须创造力,也没有很多创新空间的行业。因为有专业背景这一门槛保护,无需智慧,就凭一点钝感力也让我活出了一些味道。后五年是因人生温度(T轴)颇高,对宽度(X轴)有了想法(后附四维人生介绍),于是创立“墨子智造”仪器品牌,开启了第二曲线。虽还在艰难爬坡中,但坚信我们能坚持到笑容绽放的那一刻。
二十一年前,我原是广州齐特科(现在叫飞扬)试剂公司的研发、质量和生产的一员,各个岗位都干过,后来转到销售岗。我清晰记得去见第一个客户的场景。在中山大学生科院曾宪梓堂南楼三楼的实验室外的走廊上,我酝酿了至少十分钟的情绪,鼓足勇气敲开实验室的门,见到第一个人时满脸通红,不知所措。在此感谢对我的职业生涯有重大帮助的何柔影小姐,是她给我机会,在这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开始接触到这个行业。
后来见客户时又认识了王灼荣、刘远东、吴殊等。以前见面时经常会聊聊,但这些年也很少联系了,见到他们我好想抱上一抱!那时看到仪器单价这么贵,感觉卖仪器挣钱可能更快,因此毅然从试剂换到了仪器行业。去了誉维与东锐两家公司面试。见到誉维滕总,气质与肤色都与港星任达华极像,又帅又有钱,人生赢家的样子。但因为认识了王灼荣,他当时是东锐的一员,最后在他的推荐下入职了东锐。故事由此开始。
刚入职我就被派到北京赛美思参加德国Huber产品培训,在此也感谢领我入行的第一位产品老师——德国Huber公司全球销售总监Ken Mackenzie。2018年,时隔第一次见面整整十四年之后,我再次出差德国,约了几个朋友去奥芬堡拜会了这位大叔,他带我们参观了Huber工厂,并请我吃了工厂门口树上的樱桃。
印象中第一次坐飞机去北京、住酒店、见老外,还没开始见客户就感觉花了公司不少钱。感慨这老板还蛮大方的!
我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干事的老板,也遇上中国制药行业大发展的好时代。东锐从成立第二年的200万销售额一步步做到今天的华南代理行业前十名,最大的决定性因素是创始人刘老板。他二十年如一日地9点前进办公室,下班后才离开。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如此。表面意义上的偷懒好像从没进过我的字典,但也一直没有什么创新性建树。
现在回想起来,跟对老板很重要。他怎么做事我也怎么学,对我这种稍显愚笨的人来说领路人太关键了!我是如此幸运,广东这么多同行,我偏偏遇到灼荣兄并由此进入到东锐。最初我的业绩很差,那时的生物与制药企业还没起步,行情不太好。但也很庆幸,估计那会儿但凡有几个业绩稍好的销售,我都会被干掉。时间长了客户们顶不住我日积月累的跑动,终于逐渐有些成绩。
东锐从成立之初就销售生物制药企业要用的进口设备,高端产品自然与中高端客户需求匹配。我认为高端产品的商业逻辑与中低端产品一定有所不同,尽管熟悉高端产品的市场策略并不能帮助我百分百地理解中低端产品市场,但却能帮我全面认识整个行业。我亲眼见证了很多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起步与发展,思考一个新兴品牌市场与销售之间的关系与逻辑,这对我的商业认知成长帮助很大。我甚至偏执地认为,只有见过高端产品的人才能理解并做出好产品。同时《定位》这书对我的帮助也很大。
前十年说没有其他机会那并不准确。因为英语不好,我基本拒绝了所有外企,代理商里也只向华粤行和基因公司投过简历。可惜人家也都看不上我。后面十年,确实也没觉得还有哪个代理商有东锐那么实干,慢慢也就定下心了。中间还有不少人向我提过一起创业,然而我奇葩地认为,成立一个新仪器代理公司给我带来的好处就只是增加了我在公司的股份,而我需要付出的是十年以上的时间,反复重复之前干过的工作,因此我放弃了。直觉告诉我,股份与钱很重要,但都还不是我的第一选择,什么是我的第一选择?二十年激情工作的动力来自于哪里?我幸福吗?奇奇怪怪的想法与认知详见下回分解。
四维人生介绍: